著名女画家邵天榕:气韵藏于笔墨,笔墨皆成气韵
作者:班墨空间 1567已围观

邵天榕,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系毕业,并获得学士学位;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,从师著名画家张胜、王盛烈、宫庆福、温崇胜等名家;北京画院研究生班毕业,从师著名画家王明明、王文芳、杨延文、石齐等名家等,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。
画家邵天榕不断的探究中国画的内涵与技法,勤学精进,她的作品气势磅礴,气吞山河浪澎湃,热血沸腾心激越,空灵静寂阴柔之美。
艺术立于独诣,费于同能,由此,艺术家“最大限度地深入生活,才能最大限度地远离生活、高于生活。远离,不是脱离,是超越;最大限度深入传统,才是最大限度的继承传统、发展传统。”

山水女画家邵天榕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,以全身心感悟天地之灵气,灵魂与自然的对话,感受着山川壮丽、气势磅礴;感受着大自然的风雨咆哮、惊雷怒吼;感受着喷薄东升的太阳,天空中瞬间霞光万丈,染红了苍穹,让画家心醉;感受着明月净空、浩瀚宇宙之博大,画家眼望夜空、仿佛自己是自然一粒微尘,在婆娑世界里遨游着、陶醉着。。。。。。
观其山水图式的建构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—布局、笔墨和色彩。布局是艺术家绘画艺术精神的集中外显,以“大气磅礴、雄浑质朴”风格为代表的邵天榕山水画图式的构建,应得益于她对传统布局、章法与现代意识的山石体量占据画面,以寻求画面的雄强之势,颇有北派范宽遗风。

但画家并不满足于此,为了突破前人程式化的限制,探究着注意传达山水精神,充满活力的新方式、新语言、新的艺术符号,力求画面结构趋向简约化和单纯化,而单纯化和简约化正是世界艺术最普遍、最本质的美学特征,以加强画面张力和对观者的视觉冲击力,体现她的至阳至刚,深沉宏阔的崇高之美的艺术追求。

墨是山水画构图最基本的要素,它是关乎山水画文化品位高低、画面意境准确表达。在邵天榕山水画作品中,她多用李唐短笔斧劈皴和黄公望的披麻皴,间以倪云林之“折带皴”辅以焦墨,重墨和积墨;来表达泰山的雄伟壮丽、庄严伟岸的风姿,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,卓然屹立于世界东方。此外,画家对水法的研究极为重视,通过多种用水技法与技能的运用,来调和墨色,充分发挥其自然特性,使画面浑然一体,地造天成。

清代的恽格曾说“气韵藏于笔墨,笔墨皆成气韵”,气韵是中国山水画的生命所在,笔墨与气韵关系正说明笔墨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生命的特质所在,对笔墨结构的探究是邵天榕山水画的重要内容。

2015年应马来西亚“绿色世界~~不能没有你”组委会邀请参加慈善义卖公益活动,作品“马来风光”以8.8万人民币拍卖成功,所得善款全部捐给组委会,为地球绿色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;在2017年8月28日北京东亚国泰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《鸿运当头》以28.75万拍卖成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