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谷画非遗传承人刘立曾:立志发扬民俗文化艺术
作者:班墨空间 1298已围观
五谷画起源于盛唐,杜甫在《忆昔》中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于是就有市坊之间悄然兴起的五谷粮食画制作。
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,通过粘、贴、拼、雕等手段,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卡通、抽象等形象的画面,运用构图、线条、明暗、色彩等造型手法,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。
刘立曾自幼受家庭熏陶,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,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、书法、制作五谷画(粮画)雕刻葫芦、泥面塑等。1997年毕业于济南广播电视大学工艺美术系,同年在淄博民族艺术学校任教工艺美术,后进剧组跟拍电影,先后任电视剧《三十六计孙子与兵法》道具制作师,电影《大元帅》美工,电视剧《兵谣》现场美术(所在美术组荣获飞天奖)。
在聊城古城区鲁西民俗体验馆的这一位民俗艺术家,使用小米、黄豆、黑豆等多种农作物使用小米、黄豆、黑豆等多种农作物制作五谷画。据了解,刘立曾一直致力于“豆塑画”创作,在2003年开始很多艺术作品出口国外。
民间艺术与大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,直到二十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大批“文革粮食画”相继产生,从此业已流传近千年,失传百年的五谷粮食画等又再现民间,真正有体系的传承也重新开始。很多民间艺术由于费时费力,经济效益低,年青人不愿意从事此行业。
刘立曾于2015年1月在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设立了五谷画制作技艺工作室, 多年前拜东昌葫芦雕刻国家级李玉成为老师学习东昌葫芦雕刻,现除了传授徒弟五谷画以外,也教授东昌葫芦、面塑、泥塑等多种传统民间制作技艺,致力于将民间艺术传承发扬光大。
2017年被评为东昌五谷画非遗传承人,2018年其粮画作品《丰收》在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得三等奖,多家新闻媒体对刘立曾进行过专题报道,2019年1月30号,正式拜国家级传承人栾喜奎为师,学习东昌府木版年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