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雕艺术家黄飞:一方水土 塑造一方俊杰

作者:班墨空间 5472已围观

 

 

黄飞,字元希,1979年出生于福州市罗源县,灵秀的罗邑山水养育了这位农村的孩子。从懂事开始,耳濡目染,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:积极进取、吃苦在前、乐观人生、重情明义等,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。

 

《湖光山色共争秋》

(亭子、小桥、流水……彰显了黄飞的镂空雕技艺,视觉上更有冲击力。从画面上,那沉沉清见底的湖光与尘埃无觅处的山色,好似在争夺这秋日的“发言权”。水面如镜、水波不兴,秋日的水是“静”的,深邃、清澈、无声、神秘;落叶缤纷、飒飒作响,秋日的山是 “动”的,摇曳、多彩、欢畅、奔放。一“静”一“动”本是相斥的两番景色,却被作者黄飞巧妙地融合在“秋色”之中。山欲打破水的宁静,水亦衬托山的曼妙。该作品寓意两个性格迥异的挚友或恋人,求同存异、各取所长、互相照应,携手美好的明天。)

1993年他先后师从过叶钗论、邱瑞坤、陈汶俤、汪世杰等多位工艺美术大师,专心学艺、虚心求教、潜心钻研。与此同时他还得到过王祖光、林飞、王一帆等名家的指导,从而博采众长,技艺日臻成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深山访友图》

(作品在局部细节与大部勾勒上的处理都显得十分到位。具体表现在高峻的山景和访友情景的协调、和谐、呼应。山虽然高大,但在雕刻过程中对岩石表层的刻划却十分细腻,水冲纹、凹凸状、斑驳感用拉刀的手法,十分贴切、生动地表现了岩石外表的那日久天长被水冲刷过的痕迹,刀痕过处留水痕,是那么的自然、那么的真实,有质感更有观感。而在人物、景物刻划,从近、中、远景处理上下功夫,赋予作品的透视感和立体感;人物的动态、景物的形态都非常传神。表现了作品《深山访友》的那种重情义,广结交的意境与情节的亲切感和现实感。突出表达了朋友之间的友情、挚情、感情,乃人世间的真情这一主题)

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发展,2008年,在寿山石资源越来越短缺、雕刻家即将面临无米之炊的时候,黄飞与《青芝田》正记传人陈汶俤先生共同创办了《福彩冻石雕刻艺术》工作室。并造就了一支吃苦耐劳、精益求精、有远大理想、有奋斗目标的玉石雕刻精英,为发展玉石雕刻艺术作了铺垫。

 


    2009年至今与中华百年老字号巜青芝田》正记传人陈汶俤先生多次赴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、上海、广州、北京、南京、青岛等地举办寿山石、福彩冻石等雕刻艺术展,福彩冻石作品以其绚丽多彩、晶莹剔透的石色加上雕刻家们的精心雕琢,美石佳作迎来了众多藏石爱好者。

 

  《江南水乡》

(粉冻石作品《江南水乡》,荣获第十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最佳工艺奖。 该作品长0.7米,宽0.42 米,整块玉石粉色冻人,光泽瑰丽,无一点暇疵,实属难得,是目前业界公认的同品种最完美的一块粉冻石。美丽的江南水乡,勾起了多少人的少年回忆和乡愁。作品中,黄飞因石施艺,黑色石皮巧妙化为树,雕法细腻创新,左侧的小桥边,长辈撑伞牵幼童, 悠闲地走过,亲切动人,淳朴秀美,完美呈现江南水乡的空间魅力,朴实无华地反映了自然环境、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,作品构图美与质地美的精妙交叠,观之如沐春风。)

在寿山石资源日益枯竭的状况下,黄飞在偶然中发现了新的雕刻石种彩玉。在大家尚未敢去尝试时,他执着了起来,潜心立意,深入各种石质的研究、色彩的运用、雕刻的技法、构图的创意都十分精湛。为弘扬寿山石雕刻技艺的延续,黄飞得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“青芝田”正记传人陈汶俤先生等前辈的帮助与支持,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雕刻精英,为雕刻技艺的传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 

 

 

 

发布时间:2019年03月14日